這次要推薦的書籍我想應該會令人大感意外
這陣子看了親子專家汪培珽 寫的"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
當我在翻閱這本時 爽兵妹說:你怎麼會看這種書 你又不喜歡小孩
我回: 就是要看恐嚇人的 看會不會更篤定不愛小孩~噗
10年 有這麼短嗎 ?但作者說放心只會更少 不會更多
親子書籍一向不是我關注的
但這個標題下的很聳人聽聞 ↓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您只有10年的機會 (是不是很聳動)
很多父母是這樣想的:孩子還小,等我們什麼什麼的時候,再怎樣怎樣。
三歲小嗎?八歲如何?八歲還是太小了,十二歲如何?
而機會,常常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唯有這黃金的十年,
您可以前一秒鐘跟他像好朋友般說話;
後一秒鐘,他卻可以帶著天使般的臉龐依偎在您的懷裡睡著。
我知道,不是每個爸媽的保存期限都是十年——放心,只會更少,不會更多。
以上是摘錄書的一小部份
原以為是要告訴人 不管對孩子跟你再怎麼親長大了也是別人的 之類的文章
其實是一個全職媽媽帶兩個小小孩去英國自助旅行的故事 媽媽帶小孩自助旅行? 那不是花錢又累死人的事嗎 作者要強調的重點並不是看了哪些景點 跑了哪些地方
而是要把握每一段幸福隨孩子樂在當下
看文章時覺得這個媽媽很多時候做的挺隨興的
會讓我覺得"哇~原來當媽媽不用10項全能ㄚ" "啥~這樣也可以當媽媽ㄚ"的感覺
兩個孩子相處時的點滴透過媽媽的文字彷彿重現在我眼前
不管是兩姊弟爭吵的場景 或是跟媽媽貼心的言語 都讓人覺得溫暖
(真好奇我小時候有這麼窩心的片刻嗎)
因為第一本寫的吸引我 我又看了作者更早出的"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這本是鼓勵人生兩個孩子 因為現在少子化
很多父母因為種種原因只肯生一個小孩
作者就用自己的孩子相處的點滴 勸說為何生兩個孩子是不錯的決定
除了鼓勵生兩個小孩 也提出一些父母最不可以做的事
比方說:
「不要再包尿布了,你看姊姊都自己上廁所。」三歲時……
「不要這麼愛哭,你看妹妹都好勇敢。」五歲時……
「不要這麼膽小,你看弟弟都自己睡覺。」七歲時……
「你的字怎麼像鬼畫符,你哥哥參加書法比賽得獎耶!」八歲時……
「你為什麼不好好讀書?看姊姊成績多好!」十歲時……
「你怎麼光看電視不運動?你弟弟是籃球校隊呢!」十二歲時……
是不是聽來很耳熟呢
『這些拿手足之間做比較的話,我們可能從小聽到大,雖然厭惡卻又無可奈何。
但更可怕的是——自己可能又擺脫不了宿命的糾纏,
不自覺地再從自己的嘴巴裡冒出這樣的話,一代一代傳下去……』
最讓我點頭如搗蒜的是她"老大不必讓老二"的觀念
當手足起了爭執時父母通常想的可能是"小的孩子還不懂事嘛"
我印象中小時候 常常被聽到的就是這句 心裡不平衡到了極點
『請問,多小叫做「還不懂事」?三個月,手足根本還不可能有交集。
八個月呢?如果八個月的嬰兒爬過去搗亂姊姊的玩具,當場也要「訓斥」小嬰兒一番
至少要對著小嬰兒說「不可以,不可以搗亂姊姊」。
這也是心理戰,這樣老大才會服氣。因為在孩子心中,規矩和道理是不分年齡的。』
↑看到這裡我簡直要起身掌聲鼓勵鼓勵了
(我好像是以小孩的角度在看這本書的)
這本有闡述一些還不錯的教養觀念 有興趣的爸媽 或是將來會當爸媽的人都可以參考ㄛ
不想花錢買書的 貼上幾個作者寫的專欄慢慢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