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負先生有個習慣 當他到台北辦事情 就會打電話給我
說他人在台北 我有沒有空 看要不要去哪
我覺得不開心 因為這不是約會 我感覺是:
1.他來台北辦事情 (主要)
2.約我見面 (次要 順便的邀約)
沒有被尊重的感覺 一直放在我心裡好久
我有反應過 跟他說這種臨時邀約感覺很沒有誠意
我答應的話感覺也很沒有行情
應該是這樣→ 想見面 想好行程 專程從他家來找我
他那時的意思是 樹林離台北市中心很遠
如果有要來台北 當然能辦事又約會感覺比較划的來
我又不是買一送一的小菜 這種說法我不能接受
很多次之後 他某次調侃我很忙 不好約
我之前的積怨終於可以爆發:我朋友都是事先約我 不像你總是順便約
我自然不會把時間留給你
那時他已經在工作了 他回我:我上一天的班 下了班也會累
我也可以選擇回家休息 但是我還是想看看你有沒有空
你沒有空我就回家 也不會一定要你跟我約
總是有成長 這個說法比之前那個 我比較能認可
自然也不太會去區分 "順便"的約會 還是 "專程"的約會
雖然做的事是一樣的 結果也是一樣的 但是奇萌子差很多好嗎
最近晚上我大都在上課 下了課後 從教室到公車站牌也不用花到5分鐘
我就會利用空檔 把我威寶的額度賺回來 (意思就是打給負先生ㄇㄟ)
有人講話 少了等待的感覺 感覺不會浪費時間
這樣打了兩個星期 某日我問負先生最近有沒有去游泳
他說:最近很晚下班 你晚上不是都打電話給我
嘴裡又不知道在碎碎唸什麼 以為他正在計算著何時去游泳 要撮開我打給他的時間
但他老兄說: 你大約9:40下課 等公車才會打給我 那我10:00在回來好了
我瞪了他一眼 他又繼續講:妳每次都是等公車的時候順便打電話給我
應該是要到了家 洗了澡 在房間跟我講電話
這段對話好熟悉 只不過角色對換了而已
當下覺得蠻好笑的 但事後想想 人是不是習慣性的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很單純的約會和打電話 因為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給對方不舒服的感覺 不被重視的感覺
然後將不愉快的想法放大 再放大 用自己的角度去想事情而曲解了對方
雙方都在不知不覺中 犯了不是很罪惡的罪 而不自知
然後小事累積成大的爭執 也不想聽對方的解釋
我是怎麼回覆他的上訴呢 ?
今天下課後 我還是在等公車的時候打了電話
第一句就說:我是有事要跟你說 不是"順便"打電話ㄛ
之後我還笑笑的說:今天本來不想打電話給你的 但是真的有事才打電話
我是有深深的反省滴
但我想我開玩笑慣了 他信不信就不得而知了
-----------------------------------------------------------------------
青聲的碎碎唸:
1 世上真的有現世報這回事 他以前怎麼對待我的 不知不覺我也這樣對待他了
2 這下子應該不用我在廢心解釋 "順便"的邀約 和"專程"的邀約給人的感覺差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