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  

 

這是一本挺有趣的書  從經濟學的觀點解釋兩性相處之道

書上說投機往往是基於樂觀的假設  而婚姻是世界上最大的投機事業

有一半以上的婚姻都不成功  但還是有多數人紛紛踏入婚姻

女人若是在婚後選擇回歸家庭  會導致權力平衡改變

男人會覺得因為女人都待在家  自然不需要分擔家事

但女人卻會越做越不甘心  本來是要分工的卻導致更多不愉快

這時候就要考慮"柏瑞圖效率"  所謂的柏瑞圖效率是在不損害對方的幸福情形下

讓兩人之一或是雙方都更快樂

比方一塊大PIZZA  我吃一半會太飽  對方吃一半會太少 

那我就少吃一塊  給對方多吃一塊  看起來是我吃虧了 

但其實我少吃一塊也有飽足感   對方會因為多吃一塊而感到滿足 

人生未必公平才會感覺幸福  端視彼此的關係  情況  才能更有效率的取捨

還有"比較優勢"的觀點

如果我拖地要20分鍾  打掃要10分鐘   對方拖地要30分鐘  打掃要60分鐘

若是平分家事  並不真正合理  若是我包辦全部也不合理

我在打掃方面有比較優勢  對方在拖地有比較優勢

這樣分配家事  也許不完全公平但賺到的是時間

另一對夫妻的狀況是  老公覺得家裡某張沙發太舊了  但那張沙發是老婆婚前就擁有的

那張沙發對老婆來說  有很多意義  很多紀念性的時刻  代表很多回憶

這是經濟學中的"原賦效應"當一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 對該物的評價會大大增加

人很難不在乎自己所依戀的事物  要擺脫這樣的困境  就是要重建認知:

是要損失一張沙發  還是獲得和樂的家庭?

這個故事的結尾是老公建議老婆該讓新的能量進入房子

 然後帶她去她最喜歡的傢俱店  挑她自己喜歡的另一張桌倚  

這是不是比直接丟了她的舊沙發好多了   至少他願意花心思去說故事

書上提到愛情這種無私無我雖然聽起來很崇高  但會造成道德風險

你承諾願意為另一半忍受一切  就等於給他/她一張為所欲為的通行證

ex.不再在意自己的外表、  越來越懶惰 、 乏味、  再也不浪漫、

再也不考慮另一半的感覺   視另一半為理所當然....

降低這樣的風險有幾種辦法:1. 把另一半變成投資人  意思是有福同享 有難同當

不要想說包辦一切就是好太太 好丈夫  要付予對方一些責任 

房客永遠不會像屋主一樣細心照顧房子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永遠都全面救援 對方又何必努力

2.制定法規  比方說:晚歸要先打電話回家   臭襪子自己洗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這樣會違反愛的本質  但只要能改善婚姻狀況 

增加幾條規則又何仿  抱怨一下會造成一點點憎恨 

帶來一點點保留 於是換成對方的憎恨和保留  本來很簡單能避免的事 

卻會變成緊張的來源  在婚姻裡沒有任何事不會影響到其他事

3.創造合適的動機   沒有誘因  我們誰都不會做任何事 

ex 跟孩子說 要吃冰 先吃花椰菜   跟另一半說 要求歡 先洗碗 

還有婚姻裡的資訊不對稱  如果想要對方做什麼但不直接告訴他

為了某些事心情不爽悶在心裡  這都是資訊不對稱

當自己一直說自己沒事 卻一邊表現的有事 對方摸不清楚自己的想法 能怪對方嗎?

還有許多有趣的觀點   就留給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翻閱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atrice310 的頭像
    beatrice310

    青聲諠言

    beatrice3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